• 首页
  •   >   心理自助
  •   >   成长故事
  •   >   正文
  • 心理自助

    好情绪到底有什么用?

    发布日期:2020-06-10    浏览次数:

    没人喜欢坏情绪,但科学家们已然证明,坏情绪之所以演化出来,是因为它有大用处。恐惧,让我们远离当下的危险。焦虑,让我们为将来未雨绸缪……各种坏情绪增加了我们的生存几率,这叫“生于忧患”。但是,好情绪除了让我们“感觉很好”之外,到底有些什么“实际用途”呢?我们总不会演化出好情绪,就为了让自己“死于安乐”吧?

    当然不是!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的心理学教授芭芭拉·弗雷德里克森(Barbara Fredrickson)发现,积极情绪除了让你更幸福(当然),还能让你的生命变得更丰富也更宽广。她将此称为积极情绪的“扩展和建构(broaden and-build)”效应。简言之,消极情绪让我们在恶劣环境中能活下来,积极情绪让我们在良好的环境中能发展壮大自己。

    弗雷德里克森发现,积极情绪不仅仅是“好事带来的结果”,更是“好事发生的原因”。当下就感觉幸福的人,未来获得自己“想要的生活”的几率更高。在积极情绪下,人的注意力范围变得更广,想象力变得更活跃,于是能够注意到情绪低落时注意不到的信息,想出情绪低落时想不到的点子。幸福的医生更少误诊。幸福的谈判者更经常“双赢”。就连幸福的毕业生,都更容易找工作。

    另外,积极情绪也让人更愿意和他人交往乃至合作,这就带来了新人脉。而新信息、新点子加上新人脉,调配出的,就是人生全新的可能性。弗雷德里克森曾要求志愿者写出“自己想做的事”,结果发现,那些预先被笑话逗乐的人,写出的事情明显要多过情绪平淡的人,也远远多过刚感受过愤怒或恐惧的人。

    但积极情绪也有两个问题,太微不足道,太转瞬即逝。比起消极情绪,积极情绪往往持续的时间短,带来的效果少。同一天里,你捡到了一百元,又弄丢了一百元,最终你的情绪必定低迷——坏事比好事让人感觉更强烈,这在心理学上叫消极情绪偏见(negativity bias)。事实上,至少得两件好事,才能抵得过一件程度相仿的坏事造成的影响。大多数人一段时间内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之比为2比1,但也只是感觉情绪普通,未见得有多快乐。

    村上春树提出的“小确幸”,或许正是因此才风靡一时。每个人都需要很多的“微小而又确切的幸福”,才能笑对生活中的一地鸡毛。回忆一件美好的往事,接受一点小小的善意,甚至只是模摸狗,逗逗猫,看个段子笑一笑,都是在提升自己的“积极率”,继而也才能鼓足动力,去创造更丰盈精彩的人生。正如村上所言,“如果没有小确幸,人生只不过像干巴巴的沙漠而已”。(摘自:科学松鼠会)
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
    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平安大道210号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 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

    豫ICP备10002213号 郑公备:4101002900014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