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
  •   >   心理自助
  •   >   成长故事
  •   >   正文
  • 心理自助

    如何走出童年被忽视的伤痛?

    发布日期:2020-06-10    浏览次数:

    虽然已经完结很久了,但还是想再聊聊《小欢喜》。

    不论再看几遍,这部剧总能引发我对亲子关系的深刻反思,看到那些不同家庭里的孩子是如何成长的,看到一个家庭该如何成长。

    当爱成为牢笼

    剧中的乔家是一个离异家庭,女儿英子跟着妈妈宋倩生活。在这个家庭中,母亲无微不至,女儿听话懂事,然而看似和谐的表面背后却蕴藏着巨大的危机。

    剧中,宋倩将女儿视为自己的全部,为了女儿愿意放弃一切,作为一个母亲,宋倩把自己能给女儿的都给了她,的确,英子在生活上得到了很好的照顾,但是她的真实感受并没有得到关注。

    作为母亲的宋倩不理会女儿一直以来成为宇航员的梦想,自顾自的让女儿写下考清华的目标,强迫女儿放弃南大夏令营留在北京......

    这样一份爱的结果是什么呢?

    英子整夜整夜的失眠,患上抑郁,几欲自杀。

   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英子这样的孩子了,家长们或许不知道孩子的懂事乖巧背后积蓄了多少痛苦和压抑。很多家长都会说“我这是为你好呀”。

    他们也确实在做着为孩子“好”的事情。可是,生长在这类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压抑、痛苦,甚至抑郁。

    问题出在了哪里?

    当父母以爱之名,让你做他们认为对的事,给你他们认为你需要的东西,堵住了你所有想要表达的不满,让你满含愧疚的咽下那些自己不想要的“好”和“爱”。

    你会自责,明明父母是为了自己好,为何我还要让他们伤心?长此以往,你渐渐的学会了戴着面具生活,你开始不信任自己的真实感受,甚至因自己有着违背父母的需求感到羞耻。

    自恋的父母与被忽视的孩子

    像这类父母,他们尤其愿意为子女投资奉献,尽心尽力的把事情做好。然而,再往深处挖掘,我们可能会看到这些父母身上的情感不成熟,他们极端的自我中心实际上是一种破坏性的自恋模式。

    《被讨厌的勇气》中提出过课题分离这样一个概念,就是说要认清自己的事情和他人的事情,做好自己的课题而不要干涉他人的课题。

    自恋的人则意识不到自己与他人的边界,他们将自我延伸到他人身上,对别人缺乏真正的同理心。

    而这种隐秘的情感忽视,被外在的生活照料所掩盖,孩子们开始逐渐忘记、否认内心真实的感受,甚至丧失自信心,难以面对真实的自己。

    在童年期,父母是孩子成长的能量来源,孩子的心理安全感建立在与父母之间亲密的情感联系之中,与父母进行真实的情感互动,孩子才能真正地感受到情感亲密。

    当父母长期忽视孩子,孩子便无法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,在未来的成长中也难以与其他人实现情感亲密,这就造成了孩子的情感孤独,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被抛弃的心理。

    被忽视的孩子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:

    一种是极度的乖巧,他们会顺着父母的心意,迎合父母的要求,对周遭的期待很敏感,不断压抑自己的意愿,期待能够得到父母的关注。

    另一个极端则叛逆疏离,内心寂寞,独来独往。他们对所有人都有本能的抗拒,难以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。

    他们依靠不羁的行为来吸引家长的目光,却总是得不到想要的情感关怀,因而愈发的孤独。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害怕与他人亲近,无论再亲密的人也总是感受到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屏障。

    如何走出童年那些情感忽视的阴影?

    情感忽视带来的伤害总是让人难以名状,却真切的感受到苦痛煎熬。不过,我们无需带着创伤一辈子丧下去。因为,疗愈创伤,在任何时候都不晚...

    1、识别留意自己的感受

    每天持续观察你的感受,从较简单的感情开始,比如疲惫、悲伤和担忧等。当你看到并接纳自己的真实情绪,它们就有了被梳理的通道。

    2、学会自我关怀

    生活的规则让我们常常苛待自己,你有多久没有留意自己的需求了?自我关怀是一种被低估的美德,关怀自己会帮助我们发现自己,认识自己。

    3、通过学习来自我疗愈

    学习让我们知道伤痛为何而来,因何而去。发现自己人格中隐藏的创伤,抚慰创伤才成为可能。

    图文:简单心理

    下一篇

    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平安大道210号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 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

    豫ICP备10002213号 郑公备:4101002900014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