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导读:大多数人都会积极的筹划过各种节,生怕被落下。一个节日就是一个集体,在媒体的鼓吹下,还是一种生活方式,通过这种“普天同庆”,寻找一种社会认同感和集体归宿感……——中国心理健康网(www.cn-psy.com)
想起年少时一件糗事。还是在读高中时,2月14这一天,有同学捎话说校门口有人找我,记得当时穿的是一件自己最喜欢的咖啡色夹克,跑了好多家店费了老大的劲才找到的,但家里人说像是从垃圾堆里捡出来的。
我穿着这件遭诽谤的夹克去校门口,看见的是从前一位老同学,我曾默默地喜欢过他一阵子,但自从上高中就忘了这事。男同学穿着西服,西服的衣摆是椭圆的,后背还有道缝,打着朱红色领带,发型是中规中矩的偏分,油光可鉴,苍蝇都要打滑,估计把整瓶啫喱水都倒头顶去了。亲爱的男同学站在不远处的街道路肩上,一只玫瑰举在胸前,标准的在过情人节的节奏。
我一瞧他那模样就想要跑开,但他早就看到我了。我硬着头皮走到跟前,说了什么话已记不得了,或许因为后面发生的太喜感,冲淡了对前面正常对话的记忆。总之,我只记得他要把那只玫瑰塞给我,我硬不要,我们就在那推搡,街边有人笑有人吹口哨,我们都臊得满脸通红。那束可怜的玫瑰,价值14块,在我高中时代能吃一荤一素再加一碗白米饭,那时却成了烫手的山芋,在我们两人手里推来推去,花瓣也掉了,刺也扎手了,没人愿意要它。
推搡了几次,男孩有些委屈有些生气有些愤怒,到最后就是迫不及待要把玫瑰脱手的节奏,他从街上一路走来,很多人都看到了,作为一个腼腆的男同学,再拿着玫瑰走回去,那是件多没面子的事。而我呢,我觉得拎一支玫瑰走在校园里,别的同学走过了还会回头瞧你,那真让人无地自容。
最后,男同学赢了,玫瑰成功地塞给了我,他扭头就跑,生怕我再追上他。我进校门前,找了个僻静角落,把玫瑰捅进我宽松的夹克袖子里,这只袖子,为躲开宿舍管理员的目光给同学运过零食,考场上还藏过各种小纸条,此时它又派上用场啦。我直着手臂走回宿舍,然后把它随便扔在窗台,让人欣慰的是,没人对这支不招人待见的在推搡中被糟蹋得不成样子的玫瑰感兴趣。
也怪我太难入戏了,那竟然是我迄今为止惟一一次在情人节收到玫瑰,也好,因为后来我也不喜欢穿夹克了。在2月14这个特别的一天,手捧玫瑰从人群里经过,无意中以这种方式来展览自己,那种别扭、拧巴,也要看好多集动物世界才能补回来。
说起来,情人节的玫瑰、巧克力,和大年三十的饺子、中秋的月饼、端午的粽子,正月十五的元宵,本质上也不该有什么区别,就是过节呗。但无论中秋吃月饼,端午吃粽子,甚至光棍节的购物,这些接受起来似乎都没啥障碍,无非吃吃喝喝,一场没心没肺的狂欢,只有所谓的情人节,不知从何时起,一直有个看法,认为很酷的人在2月14都独来独往,很酷的人都不过情人节,不是说他没有情人或伴侣,而是他不会选定在被规定的这一天,用一种被规定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最私密的情感。
想想觉得很有意思。现代社会的人一方面特别注重“自我”,“自我”被赋予的自由度相比以往,也确实提升不少。像微博里说的,世间的事分为两种,只要把这两样事闹清楚,就可世事洞明了。这两样事是,关我屁事和关你屁事。任何时候,只要来句“这是我自个儿的事”,至少立场上、原则上没人可指责你。可与此同时呢,大多数人都会积极的筹划过各种节,生怕被落下。一个节日就是一个集体,在媒体的鼓吹下,还是一种生活方式,通过这种“普天同庆”,寻找一种社会认同感和集体归宿感。
从正月十五的元宵到大年三十,一年到头,数十个节日,一个不落的过下去,不仅过传统的约定俗成的节日,也过文化背景大不同仅“情人”涵义都有霄壤之别的别人的节。而这情人节吧,还可一年过两次,过完了舶来的2月14,还有咱们的原创,七夕。得了,在眼睛一睁一闭之间,一个节日一个节日的赶下去,一年都交代了,一辈子也有了交代,还过得相当忙乎,不用自己花心思去找乐子,也不用自己寻觅意义,意义已经被赋予。
从这个角度,我们的生活也可解释为,不是在过节,就是在准备过节。于是,在过年就是要团圆的号召里,我们使出浑身解数、舟车劳顿,甚至付出体面与尊严一个劲往家赶,就不会有时间停下来想一下为啥自己回一趟家就得这么狼狈。在关于情人节的暗示里,我们努着劲往各项幸福指标上靠,也就没时间来质疑,也没精力真得来一句,靠!(作者 寇研, 摘自 中国心理健康网)